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五

南山匼匝云遮日,西坞逡巡水满塘。
三日不来成话霸,叶公若在□郎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五”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释绍昙,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至元成宗元贞三年(1296年)间住世。他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向往。

诗中的“佛垄山上云,一片三四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感受到那份超然与平静。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反映了他心中追求的宁静与和谐。

“忽遇客推门,零乱舒还卷”一句则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客人突然推开门时,原本整齐的画面变得零散无序,但随后又逐渐恢复原状,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和生命力。这既是一种对生活常态的描述,也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有踪由却没踪由,通身是眼寻难见”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尽管人类可以通过眼睛去观察和寻找,但总有一些踪迹是难以察觉的。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也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木落千林,光浮碧巘”以秋天的景象收尾,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丽。这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赞美,更是对生命轮回的感慨。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五》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学的诗歌,不仅展示了释绍昙深邃的诗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风采,并从中汲取对生活的感悟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