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七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若作佛法会,永劝堕泥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十七”是释绍昙所作的一首偈颂。下面将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释绍昙:南宋时期的著名僧侣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极具传奇色彩。
  • 《偈颂一百零二首》:这是释绍昙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了多首表达禅宗理念和人生感悟的诗歌作品,其中“其十七”作为其中的一篇,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1. 诗词原文与解析
  • 原文:横该竖抹,古路封苔。圣凡情尽,马腹驴胎。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 解读:这首诗反映了释绍昙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体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超脱以及对内心清净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如“古路封苔”、“马腹驴胎”等,不仅形象生动,还富含深意。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宋代佛教文化:释绍昙生活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佛教思想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也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如禅宗的简约、直指人心等。
  • 宋诗发展: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这一时期的诗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释绍昙的诗作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1. 艺术风格与特色
  • 意境深邃:释绍昙的诗词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如《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十七》中的“古路封苔”和“马腹驴胎”,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批判。
  • 禅意浓厚: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浓郁的禅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这也是禅宗思想在文学上的体现。
  1. 影响与评价
  • 文学价值:释绍昙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 研究意义:对释绍昙及其诗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的窗口。

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其十七”不仅是他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偈颂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