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普首座偈

僧不僧,俗不俗,曾得死心亲付嘱。
平生知命只逍遥,行道苦无清净福。
东西南北放痴憨,七十七年𢝘怪足。
黍桶里著到,波涛里洗浴,个中谁会无生曲。
随潮流去又流归,莫是庵前恋筇竹。
呵呵呵,老大哥,快活谁人奈汝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普首座偈》是宋代诗人释持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持:释持,字不详,是宋代著名的僧人,其生平事迹在诗集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他可能是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某位首座僧的怀念之情。
  • 作品风格:释持的诗歌多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禅宗思想,这首诗也不例外,体现了他独特的禅意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悼普首座偈》,僧不僧,俗不俗,曾得死心亲付嘱。平生知命只逍遥,行道苦无清净福。东西南北放痴憨,七十七年
  • 翻译:僧不僧,俗不俗,曾得死心亲付嘱。平生知命只逍遥,行道苦无清净福。东西南北放痴憨,七十七年
  1. 词句注释
  • 僧不僧,俗不俗:这里的“僧”和“俗”并不是指佛教中的僧侣和世俗之人,而是借用来形容人生如梦,一切都不必太执着。
  • 曾得死心亲付嘱:表示有人曾将自己的遗愿托付给他。
  • 平生知命只逍遥:意味着一生下来就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并以此作为生活的准则,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 东西南北放痴憨: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七十七年:具体指的是作者度过的年数。
  1. 白话译文与创作背景
  • 白话译文:这首诗用非常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一位首座僧的深切怀念以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 创作背景:由于诗中没有明确的创作背景信息,但考虑到宋代僧人的生活环境和禅宗文化的影响,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某种特殊的情感触发下创作的。
  • 名家点评:虽然关于释持的生平资料不多,但在诗坛上他的作品却广受好评,被认为是宋诗中的佳作。

《悼普首座偈》是释持以禅宗思想为基础,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所创作的一首哲理诗。通过对这首简短而深刻的诗歌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禅宗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