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芸居秘校

世上名犹在,闲情岂足悲。
自怜吟日少,唯恨识君迟。
兰阁人亡后,寒林月上时。
十年青史梦,只有老天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芸居秘校》是宋代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斯植,宋代诗人,其生平和创作背景不详。他可能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挥洒才情、抒发情感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释斯植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宋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世上名犹在,闲情岂足悲。自怜吟日少,唯恨识君迟。兰阁人亡后,寒林月上时。十年青史梦,只有老天知。

  3. 诗歌赏析:《挽芸居秘校》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悼念之情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4. 诗歌艺术特色:在《挽芸居秘校》中,释斯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世间名犹在”和“闲情岂足悲”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自怜吟日少,唯恨识君迟”则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因未能及时认识而遗憾的心情。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

《挽芸居秘校》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读者深思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也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友情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