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彦良

白首功成未十年,寡妻相吊泣江干。
诗名似水声还远,世事如云梦已残。
杨柳满堤人去后,海棠深巷雨初乾。
东风忽起青山泪,虽有君书不忍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周彦良》是宋代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广泛传颂至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释斯植(约公元1095年前后在世),字子美,号雪堂。他生活在宋朝中晚期,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见长,其作品在当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1. 诗歌原文
  • 白首功成未十年,寡妻相吊泣江干。诗名似水声还远。世事如云梦已残。杨柳满堤人去后,海棠深巷雨初乾,东风忽起青山泪,虽有君书不忍看。
  1. 诗句解析
  • “白首功成未十年”表达了诗人功成名就却未能长久,反映了一种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 “寡妻相吊泣江干”则描绘了妻子因思念而哀伤哭泣的场景,展现了夫妻之间深沉的情感纠葛。
  • “诗名似水声还远”比喻诗人的诗名虽高,但与自己的生命相比,显得遥不可及,反映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实际成就的重视。
  • “世事如云梦已残”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认为世事如同一场大梦,终将散去。
  • “东风忽起青山泪,虽有君书不忍看”表现了诗人在春天里,面对大自然的美好却又难以割舍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1. 诗歌主题
  • 通过对亡者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深深感叹。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美学理念。

《挽周彦良》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学艺术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是研究宋代文学和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