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城

故城深巷长苍苔,一度经过一度哀。
尚有楼台搀雨出,岂无花柳向春开。
十年心事今宵梦,千里家书昨日回。
莫上灞陵桥上望,楚天云尽蜀波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故城》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以下将从诗作内容、作者生平、历史背景以及文学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人简介: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政治生涯中曾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不满而退居洛阳。他在退居期间,途径汉魏洛阳故城,目睹了其颓败残状,有感而发创作了《过故城》。

  2. 作品原文:《过故洛阳城》,司马光创作,出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此诗为七言绝句形式,通过描写古都洛阳的衰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历史感慨和时代变迁之痛。

  3. 历史背景: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中期,面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他深感忧虑。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完成的,其中包括著名的《资治通鉴》,记录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由于他对新法的反对态度,司马光晚年被迫离开朝廷,隐居于洛阳。

  4.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文学作品,《过故城》以其简练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该诗以简洁的意象和沉郁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过往荣光的缅怀。

司马光的《过故城》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情感和政治寓意的杰作。通过对古代遗址的描绘,诗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