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词三首 其一

平生宗释复宗儒,竭虑研精四体枯。
莫待归全寂无语,始知诸法本来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歌词三首 其一》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具体介绍:

  1. 诗人背景:《拟挽歌辞三首》作为一组虚拟的诗篇,反映了作者面对生死的态度以及安慰亲友的情绪。陶渊明在诗中虚构了自己的死后场景,描绘了儿女和友人因无法接受自己的离去而痛哭的情景。这种表现方式体现了他对生死超然的看法以及对生者深切的关怀。

  2. 诗歌内容:《挽歌词三首 其一》通过描述儿女们因失去父亲而悲痛欲绝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家庭对于亲情的深厚依赖。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即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一切事物的空性。

  3. 艺术特色:该组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生死、悲欢的深刻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平生宗释复宗儒,竭虑研精四体枯”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知识的广泛涉猎,还体现了其追求真理的决心。

  4. 文化影响:陶渊明的这一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通过对生死观念的探讨,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方面,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挽歌词三首 其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