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自遣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
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
傍水与登山,翛然有深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
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
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
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
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
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
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
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
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下自遣》是宋朝诗人释智圆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智圆,字无外,号中庸子、潜夫,宋初天台宗山外派的重要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然是一位佛徒,但他对儒学颇有研究,并喜欢创作诗文。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在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影响。
  2. 作品原文:《松下自遣》的原文如下: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
  3. 作品赏析
  • 意境深邃: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水、明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体现了一种禅宗的思想,即“无我”、“自在”。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简约生活的精神风貌。
  •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山、水、月、花等,这些元素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同时,诗人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思考价值。
  1. 写作背景:关于《松下自遣》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但从诗中的一些内容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诗人可能经历了不少的生活变迁和精神磨砺,因此作品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2. 文学价值:《松下自遣》作为释智圆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世界汉诗领域中享有盛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佛教哲学的重要参考文本。

《松下自遣》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