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叶授

今春闻落第,为君心悽然。
束书独南还,愤气胸间阗。
迹寄浙河旁,家延南海边。
遘疾既弥留,一命成弃捐。
囊中无馀金,零落空文编。
龟鹤本微类,享寿皆千年。
如何君子儒,三十归重泉。
天高不可问,为君强问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叶授》是一首表达失落与哀愁的宋代诗词。该作品由宋朝的释智圆创作,体现了作者在科举失败后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境遇。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哭叶授》的作者释智圆,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不仅是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文人,还是一位深受儒学影响的诗文僧。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在当时及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释智圆虽然信仰佛教,但其文学作品中却流露出对儒家经典的热爱和对儒释道三家学说融合的探索。这种独特的学术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作品中既有佛学的智慧,又有儒家的温情和道家的自然之美。

  2. 诗歌原文:《哭叶授》的原文如下:
    今春闻落第,为君心栖然。
    束书独南还,愤气胸间阗。
    迹寄浙河旁,家延南海边。
    遘疾既弥留,一命成弃捐。
    囊中无馀金,零落空文编。

  3. 诗歌鉴赏:从文本来看,《哭叶授》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科举失败后的孤独与无奈。诗句“今春闻落第,为君心栖然。”直接点明了作者听到落选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悲伤与不安;“束书独南还,愤气胸间阗。”描述了自己独自回到南方的情景以及内心积聚的愤怒和不平;“迹寄浙河旁,家延南海边。”表达了自己的居所远离家乡,生活空间被限定;“遘疾既弥留,一命成弃捐。”则描绘了疾病缠身、生命垂危的惨状及其悲惨的结局。而“囊中无馀金,零落空文编。”则反映了作者在失去物质基础后,只能依靠书籍来维系生计的无奈和辛酸。

  4. 创作背景:释智圆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官场上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不幸使他对人生和世态有了更深的体悟。同时,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社会背景,也为释智圆的作品注入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释智圆不仅致力于佛学的研究,还积极探讨儒学和道家思想,这使得他的文学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深度。

《哭叶授》不仅是一篇反映个人情感体验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