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道场山

野吹竹色寒,下有古涧道。
牧儿放箠眠,牛马龁风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道场山》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由明代游朴所作,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歌作品,描绘了诗人登上道场山时所见的景色和心境。游朴(1526—1599),字太初,明福建福宁(今柘荣县)人,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官终湖广参政。他的文学成就颇丰,有《藏山集》等著作。

《登道场山》作为游朴的作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提到“临风何处借飞翰”,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笔墨抒发情怀的愿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登道场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矅灵倒送扶桑暖,云气遥蒸震泽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道场山的自然风貌,使人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灵气和远方的温暖。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这种感悟不仅源于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源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登道场山》作为游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