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吹竹色寒,下有古涧道。
牧儿放箠眠,牛马龁风草。

【注释】

野吹:山风发出的声音。竹色:竹叶的颜色。古涧:古老的山间小溪。箠(chuí):古代驱赶牲畜的木棍。龁(hé):啃咬。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了诗人行至道场山时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到的生活气息。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层次分明,意境优美。

首句“野吹竹色寒”,是全诗的起句。诗人在道场山的高处,远远眺望,只见一片青翠的竹林,随风飘荡着阵阵凉意。“野吹”二字,将风吹竹叶发出的声响描绘得惟妙惟肖,使人仿佛能听到那飒飒的风声。而诗人却用“竹色寒”三个字来烘托气氛,给人以冷飕飕的感觉,这既是实写,又是拟人。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既写出了山中之景的清幽,又表达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凄清、寂寞之感。

次句“下有古涧道”。诗人继续往下观赏,发现山脚下有一条山涧,涧边长满了青草,远处还有牧童正在放牛。“下有”二字,表明诗人是从上往下看,而视线则随着山风向远方延伸。“古涧道”三字,不仅写出了涧边的山石苍老古朴,更表现了山涧的深长。同时,也暗示了山势的险峻。

最后一句“牧儿放箠眠,牛马龁风草”,则是全诗的结束。诗人在道场上静观片刻之后,便沿着山路而下。在山下他看到牧儿正在鞭打牛和马,让它们休息。“牧儿放箠眠”,是说牧童正在鞭打牛马,使它们躺下休息;而自己则在一旁欣赏着美丽的山水,悠然自得。“牛马龁风草”,是说他正看着牛羊在吃草,听着山风在吹拂,心中感到无比惬意。“龁”字用来形容牛羊吃草的声音,形象生动。

这首诗通过记叙登山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及所闻的牧童牛马吃草之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