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南归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夜,孤狖雪中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南归》是一首由北宋诗僧简长所作的五言律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这首诗借想像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士大夫多有涉猎佛教文化,诗歌创作中也常融入对禅理的思考与描绘。简长作为一位诗僧,其作品通常融合了佛家思想及深厚的文学功底,此诗即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探讨该诗的艺术特点。《送僧南归》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运用意象和表达手法方面。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藤杖云光破”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归途中僧人孤独状态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传达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送僧南归》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禅宗思想的接受与理解,以及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思考。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粹,同时也倡导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送僧南归》作为宋代的一首经典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简长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与精神风貌。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它不仅是中文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