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弊履穿不讳穷,篱门和竹夹西东。
闲栖已合称高士,发兴真成继庾公。
人世鹤归双鬓上,丹霄路在五言中。
却须袖取经纶手,深入芦花作钓翁。
赠郎德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郎德父》为释绍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德和人生态度的赞赏。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颂扬,也是对高洁情操的一种追求。
从文学角度来看,《赠郎德父》是南宋时期一位诗人释绍嵩的经典作品。释绍嵩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但即便如此,其诗歌仍流露出真挚情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体裁的运用既符合当时的文学规范,又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歌形式的尊重和继承。
从内容分析来看,《赠郎德父》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人生态度的肯定。《赠郎德父》中的诗句,如“衣弊履穿不讳穷,篱门和竹夹西东”,不仅描绘了友人简朴的生活状态,更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原则的人生哲学。此外,“人世鹤归双鬓上,丹霄路在五言中”两句,则以自然界中的鹤比喻友人的高洁,同时暗示了仕途虽远但志向依然坚定,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待。
从文化背景与意义来看,《赠郎德父》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赠郎德父》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历史环境,特别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在这种背景下,释绍嵩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赞赏,既是对其个人品格的认同,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和反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本人在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寄托。
《赠郎德父》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