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甫主簿挽词 其一

彼美荆岑玉,斯人实可俦。
眉间见和气,皮里识阳秋。
夫子常称德,蓬山素并游。
一官虽不寿,抚己亦何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志甫主簿挽词》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道潜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道潜,本名不详,宋代著名文人。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释道潜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因此其作品常被视为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1. 诗词原文
    彼美荆岑玉,斯人实可俦。
    眉间见和气,皮里识阳秋。
    夫子常称德,蓬山素并游。
    一官虽不寿,抚己亦何羞。

  2. 诗歌解析

  • 彼美荆岑玉:这里的“荆岑玉”可能是指具有高尚品质和美好形象的人或事,而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美了逝者的品质。
  • 斯人实可俦:诗人认为这位死者不仅品德高尚,而且与自己等身,意味着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或共鸣。
  • 眉间见和气:这一句表达了在逝者的脸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和谐与温和的气质。
  • 皮里识阳秋:这句话暗示逝者的内心世界丰富,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真理。
  • 夫子常称德:这里的“夫子”可能指逝者的老师或前辈,表明逝者在其领域内有着崇高的德行。
  • 蓬山素并游:蓬山通常指的是仙境,这里用来象征逝者和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暗喻逝者的精神永存。
  • 一官虽不寿:虽然逝者已离世,但他在官场上的职位和经历依然影响着诗人。
  • 抚己亦何羞:诗人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即便逝者也未能看到自己的成就,他也无需感到羞愧。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人物的悼念,也是对生命意义和人际关系的一次深刻的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