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道人弃妻孥,坏衣祝发从浮图。
爱缠欲网岂易脱,慧剑划断真须臾。
飘然云水出乡国,力学生死来东都。
心猿意马就羁束,肯逐万境争驰驱。
回看旧事真一梦,清渭浊泾良自殊。
楚山岁晚俄邂逅,雪屋对语依圆蒲。
劝子南游下吴越,小航短棹寻西湖。
我家住处湖岸北,如椽翠竹森千株。
竹间扣扉试访我,定有猿鹤声相呼。
赠贤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贤上人》是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律诗。《赠贤上人》是一首描写和尚生活的诗歌,通过赞美和尚的超脱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理解和赞赏。戴叔伦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修行者形象。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他出身于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和父亲戴昚用均为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其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是萧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创作多以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题,风格清丽,语言简练。
《赠贤上人》一诗描绘了一个和尚的闲适生活状态。诗中描述了和尚对世俗的淡泊,以及他对世间纷扰无所执着的态度。通过对和尚生活状态的具体描绘,戴叔伦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观,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认为只有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才能真正地脱离世俗的纷扰。
戴叔伦的创作不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在于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批判。《赠贤上人》便是这样一首作品。通过赞美和尚的生活态度,戴叔伦间接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的浮躁与贪婪,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简单。
《赠贤上人》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还是戴叔伦哲学观念和社会观察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对于自然、对于修行者生活状态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