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 其二十二

曙色才分烟气消,严风括地不相饶。
炉中幸有无烟炭,莫学丹霞把佛烧。
恩大不知何以报,寥寥千载古风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九首·其二十二》是宋·释道宁所作,这首诗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并通过对修行者的教诲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道宁(生卒年不详),俗姓周,字灵运,吴兴故鄣(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宋时高僧。他精于戒律,博学多闻,善诗文,尤长于讲经说法。
  2. 诗歌原文
  • 曙色才分烟气消,严风括地不相饶。
  • 炉中幸有无烟炭,莫学丹霞把佛烧。
  • 恩大不知何以报,寥寥千载古风清。
  1. 诗句解析
  • “曙色才分烟气消”: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晨雾开始消散,天空逐渐明亮。通过这个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希望。
  • “严风括地不相饶”:这里描述的是严冷的风势席卷大地,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威严。
  • “炉中幸有无烟炭”: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修行的坚持和执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 “莫学丹霞把佛烧”:这句诗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和表象,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实践。
  • “恩大不知何以报”:诗人感叹自己的恩情深重却无法回报,这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无常的感慨。
  • “寥寥千载古风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尊重和怀念。
  1. 艺术特色
  • 象征意象: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如晨雾、严风、炉火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 哲理内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修行者行为的劝诫,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内涵。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也启示读者要关注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追求真善美。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纷纷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释道宁作为当时著名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 社会环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佛教思想深入人心,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倾向于追求精神寄托和心灵修行。
  1. 文学价值
  • 语言艺术:《偈六十九首·其二十二》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 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对修行的执着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

《偈六十九首·其二十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们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情怀。这首诗值得每一个读者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