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七首 其五十七

绝消息处捉来,有形影中走却。
只因懒问儿孙,要把襕衫反著。
坐久成劳,位次已高。
起时失却人天相,无限行人认白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十七首》是由宋代诗人释道昌创作的一首诗,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释道昌,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时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后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三十一年(1161年),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1. 诗歌内容
  • 《颂古五十七首其五十七》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人生的苦与乐,以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奈。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1. 艺术特色
  • 《颂古五十七首其五十七》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共鸣。此外,诗人还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整首诗既有音乐美,又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颂古五十七首其五十七》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更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这首诗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