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鹤鸣冯高士

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
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
万里脚头元自稳,一毫心事不曾差。
何时采药天台去,烂醉桃源几树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鹤鸣冯高士》是宋代著名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鹤鸣冯高士静谧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赠鹤鸣冯高士》的原文为:“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鹤鸣冯高士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
  2. 诗意赏析:诗的前两句“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形象地描绘了鹤鸣冯高士在静谧的环境中,通过烧火和修剪树枝等活动来养生的情景。后两句“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则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以及通过照镜自问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3. 作者简介:释居简(1167年—1249年),字敬叟,号北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僧人,他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书香门第。释居简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变迁,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文化背景:唐代李白的《赠华州王司士》中有“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的句子,这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文化的推崇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宋代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也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鉴赏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赠鹤鸣冯高士》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赠鹤鸣冯高士》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向往的诗歌,也是对古代隐逸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致敬。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邃的文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赠鹤鸣冯高士》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也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