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兰

采采芳根绿缀苔,一茎只放一花开。
畹中好恶非同调,林下薰莸各有才。
惜此国香无地种,知它楚些为谁哀。
小留鹤帐梅梢月,倘伴高情入梦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盆兰》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一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郑燮以其诗、书、画的艺术成就著称,被誉为“三绝”。他的画作以兰、竹、石、松、菊等植物为主题,尤其是竹子作品,已有五十余年的创作历史,成就尤为突出。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和朴实泼辣的风格,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感悟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郑燮(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深具思想深度的文人。他的诗文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其书法也颇具个性,被后世广为传颂。

  2. 创作背景:郑板桥在经历科考落榜、任县令等人生起伏后,创作了此诗。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博大精深,这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3. 诗歌原文:《盆兰》

盆兰得之无期,种于小园足自怡。
花开花落还如此,何须惆怅怨芳菲?

  1. 赏析与评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表达了诗人对盆兰生长规律的理解。诗中通过对比兰花的生长变化和人类的情感反应,寓意深远。郑燮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盆兰》不仅是郑燮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其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