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月,龙眠笔。
笔有痕,月无迹。
迹其迹,普门寂寂。
迹既忘,四达皇皇。
常思惟大士赞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补陀月,龙眠笔。笔有痕,月无迹。迹其迹,普门寂寂。迹既忘,四达皇皇。” 这句话出自宋代释居简的《常思惟大士赞·其六》。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理解。
释居简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佛教禅宗的思想,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反映内心的修行过程。在这首诗中,释居简通过描绘月亮和写字的动作,寓意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诗句中的“补陀月”指的是圆满的月亮,而“龙眠笔”则暗示了用笔如龙般的书写技巧。这里的“笔有痕,月无迹”不仅形容了笔墨的痕迹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也隐喻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应当如同超然物外的月色一般清澈无尘。
“迹其迹,普门寂寂”这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强调了修行者应当超越对文字和言语的表面理解,达到一种深刻的领悟。这种领悟就像是月光下的自然景象一样,虽然留下了痕迹,但却并不被痕迹所束缚。而“迹既忘,四达皇皇”则意味着当修行者完全忘却了文字和言语的存在,他的心将变得开阔和自由,可以通向无限的宇宙和真理。
这首《常思惟大士赞·其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修行者心灵探索的寓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释居简对于生命、修行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