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月,龙眠笔。
笔有痕,月无迹。
迹其迹,普门寂寂。
迹既忘,四达皇皇。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常思惟大士赞 其六:这两句诗似乎是一首诗的序言或标题,”常思”可能意味着经常思考、冥想。”惟”表示只有或仅有。”大士”指的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或菩萨。”赞”通常是指赞美、歌颂。因此,这可能表达了对于某位大士的持续而深刻的思考和赞美。

  2. 补陀月,龙眠笔:这里的“补陀”和“龙眠”都是佛教术语,分别指代不同的修行方法和境界。”补陀”可能指的是一种修行方法,旨在恢复或增强身体的力量和健康。”龙眠”则可能指的是通过冥想来达到的一种深沉的、宁静的状态。”补陀月”和”龙眠”结合起来,可能意味着通过冥想和实践来恢复和增强身心的健康。

  3. 笔有痕,月无迹:这句诗用“笔”和“月”两个物体来象征人的修行方式和自然的存在方式。”痕”指的是痕迹,表明了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留下痕迹。而“迹”则是足迹,表示人的行为和存在是可见和可追踪的。”月无迹”则暗示月亮本身是不留下痕迹的,它只是自然的、纯粹的存在。这里可能意味着,虽然人可以通过修行留下痕迹在世界上,但月亮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自然存在,它的存在是纯粹而不可捉摸的。

  4. 迹其迹,普门寂寂:这句诗进一步探讨了痕迹与存在的哲学问题。”迹其迹”可能意味着人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留下的痕迹,并且应该珍惜这些痕迹,因为它们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普门寂寂”可能意味着这种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方式,是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平静。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真正的存在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痕迹,而在于内在的平静和理解。

  5. 迹既忘,四达皇皇:最后一句“迹既忘,四达皇皇”可能意味着当人们超越了外在的痕迹,达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或存在时,他们的行动就会变得自由和不受限制。”四达皇皇”可能是指这种状态的自由度极高,没有任何限制或约束。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状态,即当人们对自己的存在有深刻的理解和接受时,他们的行动就会变得非常自由和强大。

译文:

常思惟大士赞 其六

补陀月,龙眠笔。
笔有痕,月无迹。
迹其迹,普门寂寂。
迹既忘,四达皇皇。

注释:

  • 常思惟:经常思考、冥想。
  • 补陀:一种修行方法,旨在恢复或增强身体的力量和健康。
  • 龙眠:可能指的是通过冥想来达到的一种深沉的、宁静的状态。
  • 笔有痕,月无迹:比喻人的修行方式(笔)留下的痕迹(痕),和自然的存在方式(月)。
  • 迹其迹:意识到他们留下的痕迹,珍惜这些痕迹。
  • 普门寂寂: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平静。
    四达皇皇:当超越外在的痕迹后,行动变得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