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亦观,色亦观。
空劫后,空劫前。
风动尘起,山深水寒。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情感,赏析诗句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诗句是否合乎诗意,有则删去不符合的诗句,对诗句进行赏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目,考生在回答时,先指出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其意境,接着分析手法,最后总结情感。如“声亦观,色亦观。空劫后,空劫前”,这两句写“声”与“色”。诗人通过声音和色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愁。“空劫后,空劫前”,诗人借物抒怀,以声和色的变迁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风动尘起,山深水寒”,诗人以风、尘、山、水四种自然现象的变幻,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答案】

①这首诗是唐代高僧慧能为《坛经》所作的序言之一。②诗人借“声”“色”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愁(或:通过声和色的变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③诗人以风、尘、山、水等自然现象的变幻,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