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轩昂,耿介孤洁。
大珠缟夜,轻云拂月。
作成泼天问端来前,只似钉头难于敲折。
东山发源,双峰卷衣。
把大苏狂澜,障而东之。
微此老孙子,已而已而。
义鉴堂画像赞
魁梧轩昂,耿介孤洁。
大珠缟夜,轻云拂月。
作成泼天问端来前,只似钉头难于敲折。
东山发源,双峰卷衣。
把大苏狂澜,障而东之。
微此老孙子,己而已而。
注释:
- 魁梧轩昂:形容身材高大,气度不凡,轩昂指的是高耸的样子。
- 耿介孤洁:意为正直廉洁,不屈不挠。
- 大珠缟夜,轻云拂月:以大珠比喻人物的才华或品质,缟夜暗指夜晚,轻云拂月则形容其才德超群,如轻云般柔和,拂去月亮的光辉。
- 作成泼天问端来前,只似钉头难于敲折:形容此人才华卓绝,如同天空中巨大的问题,难以解决,但一旦被指出问题,就如同钉子被轻易折断,无法抵挡。
- 东山发源,双峰卷衣:借用东山起事、双峰卷衣等典故,寓意此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能够克服困难,一展宏图。
- 把大苏狂澜,障而东之:将大苏(苏轼)比喻为自己的才情或才能,狂澜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障而东之则是阻挡住狂澜,使其东流。
- 微此老孙子,己而已而:如果只是像这个老者一样做事,就罢了,意味着需要更加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义鉴堂画像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和卓越才华。诗中的“魁梧轩昂”、“耿介孤洁”等词语,不仅描述了他的外貌和气质,还表达了对他人格的赞扬。通过“大珠缟夜,轻云拂月”的比喻,诗人将主人公的才华比作夜空中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作成泼天问端来前,只似钉头难于敲折”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才智过人,令人惊叹。
最后一句“东山发源,双峰卷衣”运用历史典故,暗示了主人公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而“把大苏狂澜,障而东之”更是展现了他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外貌和内在品质的描绘,以及对其才华和精神的赞美,展示了一幅生动、立体的人物画像,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