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惟大士赞 其七

声亦观,色亦观。
空劫后,空劫前。
风动尘起,山深水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思惟大士赞》是由宋代释居简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通过声音、颜色、时间、空间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哲学对宇宙本质、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洞察。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主旨:《常思惟大士赞》以禅宗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与内心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在平静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这首诗鼓励读者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它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的超然,提倡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

  2. 诗句解析

  • 声亦观,色亦观: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声音还是色彩,都是我们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诗人认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层面去观察万物,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空劫后,空劫前: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循环的感悟。在这里,“空劫”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轮回或因果律,诗人通过这种表述来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风动尘起,山深水寒: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画面,风吹动尘埃,使得山间显得深邃而又寒冷。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1. 文学价值:释居简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禅意,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常思惟大士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体会到禅宗思想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当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