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其一

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
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
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拈古十四首·其一》是释法薰的诗作之一,展现了其深邃的禅宗思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开卷有益:难中却易,展手甚易,说难说易,转见颟顸。
  • 修行悟道:自己若无仙骨,谩言九转迁丹。
  1. 诗词赏析
  • 哲学寓意:此诗通过对比甜瓜和苦瓠,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心即是佛。诗句中的“非心非佛,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形象地描绘了禅宗追求的内心觉醒与超越。
  • 禅意表达: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甜瓜比作心灵的解脱,苦瓠比作烦恼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禅宗对现实和内心世界的洞察。
  1. 文学价值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诗人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1. 文化影响
  • 禅宗传播:释法薰的这首《拈古十四首·其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也在禅宗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后世影响:此诗的思想内容及其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禅宗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甜瓜”、“苦瓠”,这些意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 韵律和谐:诗歌的音韵搭配得体,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拈古十四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也是禅宗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次精彩展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研究中国禅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