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其二

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林鸩砧,井底种林擒。
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拈古十四首(其二)》是宋代僧人释法薰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意,通过“闻声悟道”与“见色明心”暗示了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可以领悟到内在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
  1. 诗句解析
  • “林鸩砧,井底种林擒”:这句话描述了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领悟道理。林鸩砧可能是指自然界中某种特定的景象或事物,而井底种林擒则是一种隐喻,意味着在看似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发现深刻的哲理。
  • “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这句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珍视,认为即使是最普通的事物也有其价值。这里的桃李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桃花和李花,代表了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1. 文化意义
  •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来传达人生哲理。这种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方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拈古十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学意味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生命、宇宙和自然关系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