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甜瓜甜彻蒂。
非心非佛,苦瓠苦连根。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
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
【注释】
- 拈古十四首:唐代诗人李涉的一组诗。拈,即摘取、选择的意思。
- 即心即佛:佛教语。指人的心即是佛。
- 甜瓜甜彻蒂:比喻人心纯净,没有杂念。
- 非心非佛:禅宗语。指人既不是心又不是佛。
- 苦瓠苦连根:比喻事物的根本。
- 斫却月中桂,清光迸海门:砍掉月亮中的桂树(象征世俗名利),使清亮的月光射入海门(象征真理)。
- 个里若能开正眼:指人如果能打开眼界,看清真相。
- 开正眼:打开眼界,看清真相。
- 一毫头上定乾坤:比喻人的意志能够决定一切。
【赏析】
这首诗是李涉对佛学思想的阐述,表达了他对于世事的看法和看法。首先,作者提出了“即心即佛”的观点,认为这是人的本心与佛性相通之处。接着,他进一步提出“非心非佛”的论断,认为人既不是纯粹的心,也不是纯粹的佛,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最后,他强调了“个里若能开正眼,一毫头上定乾坤”,意思是要人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去发现事物的真相,并用意志去改变世界。
李涉运用了佛教的语言和意象,将世俗的观念与佛教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人的内心应该与佛性相通,但又不能完全被世俗所束缚;既要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要洞察其本质;要用理智和意志去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