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晚望

老眼青青望洞庭,虹垂断岸月初生。
滔滔桥下无情水,不为吴王洗甲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虹晚望》是元代诗人柳贯的七言律诗,创作于1334年,而非宋代,也不是南宋词人姜夔和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柳贯(1264年—1332年),字道传,号乌蜀山人,生于元朝建立之初,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其文学成就在元代文人中颇受赞誉。柳贯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兵刑、律历、数术、方技等多领域都有涉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好学不倦,最终官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并称为“儒林四杰”。柳贯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垂虹亭晚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内容:《垂虹亭晚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水乡图景。首联“山光自献一螺青,人立垂虹酒乍醒。”展现了垂虹桥畔的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惬意生活。颔联“两界星河涵倒景,千家楼阁载浮萍。”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天地间的景象描绘得既宏大又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颈联“攲樯侧柁冲风劲,密网疏罾刮浪腥。”则进一步描绘了垂虹桥上的渔舟唱晚,以及江面上波涛汹涌的景象。尾联“正为鲈鱼忘世味,随方吾亦具笭箵。”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柳贯诗歌艺术的高超水平。

  3. 文学价值:《垂虹晚望》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涵上展现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的审美追求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垂虹晚望》作为元代诗人柳贯的一首经典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首诗不仅是柳贯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元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