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通城

闻道通城破,伤心不可论。
隔江三日火,故里几人存。
哭透青天裂,冤衔白昼昏。
时逢过来者,恐是梦中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通城》是宋代释元肇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沉痛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释元肇:释元肇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他不仅在宗教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显著的成就在于他的诗词。释元肇的生平及其作品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诗词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1. 词的原文
  • 《哀通城》原文如下:“闻道通城破,伤心不可论。隔江三日火,故里几人存。哭透青天裂,冤衔白昼昏。时逢过来者,恐是梦中魂。”
  1. 词作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悲痛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词中的“伤心不可论”和“隔江三日火”等句子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破坏。
  • 艺术手法:释元肇在创作这首诗时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感人。例如,“哭透青天裂”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悲愤之情。同时,词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故里几人存”与“隔江三日火”,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1. 历史背景
  • 宋朝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长期的战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然而,这一时期也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
  • 战争背景:词中所提到的“通城破”可能指的是某次具体的战争事件,如宋金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 词的现代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哀通城》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特色,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 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哀通城》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以及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重要性。

《哀通城》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宋代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的痛苦,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