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坳寒贮玉,非沼又非渠。
捉月弄清浅,把山摇碧虚。
久晴应不竭,积雨亦无馀。
陆羽来题品,他泉定弗如。
掬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掬泉》是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作品原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 作品原文:《掬泉》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内容如下:
一坳寒贮玉,非沼又非渠。
捉月弄清浅,把山摇碧虚。
久晴应不竭,积雨亦无馀。
陆羽来题品,他泉定弗如。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赞美。
创作背景:释元肇生活在宋朝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元肇游历或居住的环境有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他抒发了对山水之美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每个诗句都像是一幅独立的画,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其次,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将自然的静谧和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深厚,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历史意义:《掬泉》不仅是释元肇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展示了宋诗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宋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掬泉》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五言律诗,它不仅是释元肇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