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先生挽章二首 其一

归自金陵后,情疏狎隐沦。
身缘忧国瘦,家为著书贫。
江海星沈夜,池塘草不春。
门生天下是,椽笔付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元肇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出生于江苏南通。他年少时剃度出家,在吴城双塔寺和灵隐寺等地修行,并最终归寂于径山。释元肇还留下了《淮海拏音》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
    归自金陵后,情疏狎隐沦。
    身缘忧国瘦,家为著书贫。
    江海星沈夜,池塘草不春。
    门生天下是,椽笔付何人。

  2.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境遇的无奈。通过对比“江海星沈夜”与“池塘草不春”,诗人描绘了一幅冷清、凋零的景象,寓意着社会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孤独。
  • 哲理思考:“门生天下是,椽笔付何人”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传承的思考。这里的“门生”,不仅指弟子或学生,也隐喻了学者或思想家,而“椽笔”则象征着书写或创作的力量。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时,这些智慧和知识如何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1. 创作背景
  • 释元肇的创作背景复杂且富有历史意义。《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一》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元肇以诗人的身份,借挽章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释元肇在《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一》中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使诗歌既有个人的感慨,又有时代的烙印,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水心先生挽章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忧虑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意的作品。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释元肇作为一位诗人和思想家的独特风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诗人的崇高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