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庵

绝顶一庵孤,悠悠清夜徂。
野僧寒出定,山鬼暗相呼。
泉落池应满,云深树欲无。
何年捐万事,来此共跏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山庵》是宋代释文珦的作品,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宿山庵》的作者是宋代的释文珦。释文珦字叔向,生于今浙江临安西南的于潜(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他是一位出家的僧人,曾游历东南各地。他在晚年选择隐退,并最终寿至八十馀岁。释文珦一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与变迁,这些经历在其诗文中有所反映,如他的《閒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中就提到了多次入狱的经历,但他最终得以解脱。
  2. 诗歌原文:《宿山庵》的诗句如下:“ 野僧寒出定,山鬼暗相呼。泉落池应满,云深树欲无。何年捐万事,来此共跏趺。” 这几句诗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景象。其中“野僧寒出定”表现了僧人在寂静山林中的修行状态;“山鬼暗相呼”则传达了山林间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泉落池应满”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和清澈的景象;“云深树欲无”则形容山峰在云雾中的模糊轮廓,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3. 创作风格:《宿山庵》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著称。诗人通过简练的诗句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如“泉落池应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景;而“明月皎皎鹤在树”则通过月光下鹤影婆娑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4. 艺术特色:《宿山庵》的艺术特点是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山林景象的精细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没有过多的装饰词汇,却能够直达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5. 文化背景:《宿山庵》反映了宋元时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常常因政治原因而流离失所,他们通过隐居山林来寻求心灵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文化独立的审美情趣。

《宿山庵》不仅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美好愿望的作品,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社会风貌以及文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