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野老所言

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
首言年饥苦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
其间数事尽切己,具有本末非差讹。
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
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复相折磨。
举贷养蚕不收茧,尽瘁耕耨田无禾。
千疮百孔正难补,前月里正来催科。
家贫乏钱办酒食,卖却养命双种鹅。
昨朝县吏又追唤,真如鸟雀遭网罗。
儿女啼号顾弗及,心如乱丝头绪多。
西邻寡妇更可念,譬彼坏木无枝柯。
饥寒交煎绝生意,母子牵挽沈于河。
句句皆从痛肠出,语罢涕泣俱滂沱。
民之多艰有如此,于乎彼苍其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野老所言》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一首七言排律,创作于宋代时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出生于浙江临安西南的于潜(今属浙江),是一位早家于杭州的文人。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作原文
    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
    首言年饥若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
    其间数事尽切已,具有本末非差讹。
    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

  3. 内容赏析

  • 诗歌开篇“衰翁卧病山之阿”,以一位衰弱的老人躺在山边的情景开头,描绘了他孤独而凄凉的状态。
  • 接下来“东村沈老来相过”,描述了另一位老者来访的情形,增添了故事的情感深度。
  • “首言年饥若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苦难。诗人不仅提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还触及了政治上的混乱与不公。
  • 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诗人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困境,例如“农家累世服畎亩”,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无奈。
  • 最后两句“此外宁复知其他”,则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除了这些外,人们可能对其他事情都不再关心或了解。

《听野老所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社会批判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及文化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