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杨花一阵愁,绿阴阴处暂停舟。
莫嫌不折长条赠,有个黄莺在上头。
杨柳枝词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柳枝词 其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组诗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对杨柳的描述抒发了被弃女子的怨恨情绪。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温庭筠(812年—866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他出身于一个衰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时即有文名,擅长诗歌和词赋。他的诗词多写闺情绮怨,风格凄婉缠绵。
- 诗歌原文:
《杨柳枝词 其二》
临水临风漾碧漪,含烟含雾一枝枝。
战尘收后无离别,又见长条到地时。
-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临水临风漾碧漪”描绘了杨柳随风轻舞,水面泛起微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含烟含雾一枝枝”则通过比喻,将杨柳柔弱的姿态与雾气相融合,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战尘收后无离别”反映了战乱平息后的喜悦与和平,同时也暗喻了对过去纷争的结束。最后两句,“又见长条到地时”,则以杨柳再次生长的情景象征着生命力的延续和希望的再生。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与生动的自然描绘相结合。作者不仅捕捉到了杨柳的美丽形态,更赋予了它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情感,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卷。
- 文化影响: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从温庭筠的《杨柳枝词》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描写杨柳的重要文本之一,常被引用于各种诗词歌赋之中。
《杨柳枝词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情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