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道中

稻米流脂姜紫芽,芋魁肥白蔗糖沙。
村村沽酒唤客吃,并舍有溪鱼可叉。
枹鼓不鸣盗贼少,鸡豚里舍语声哗。
赛神还了今年愿,又整明年龙骨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平道中》是宋代诗人权邦彦创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乐平道中》的作者是权邦彦,字朝美,宋河间人。他在徽宗崇宁四年上舍登第,后调任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国子司业,在高宗建炎年间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时死守数月,城破后力战突围至行在。他还曾改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和签书枢密院事,并献“十议”以图中兴。绍兴元年被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次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并献“十议”。他的遗稿有《瀛海残编》。

  2. 原文内容: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乐平道中的农村生活场景,诗中通过稻米流脂、姜紫芽、芋魁肥白、蔗糖沙等具体物象,展现了当地丰富的农作物和丰收的喜悦。村村沽酒唤客吃、并舍有溪鱼可叉等句子,生动描绘了村民热情好客的生活场景。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情,如赛神活动以及重整龙骨车等传统习俗。

  3. 作品赏析:《乐平道中》作为一首田园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感,充分展现了宋代田园诗的典型风貌。

  4.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权邦彦的《乐平道中》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尊重。《乐平道中》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乐平道中》是宋代诗人权邦彦创作的一篇田园诗作,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宋代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是了解宋代诗歌风貌的重要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