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和卿平阳寻母

杜羔念母心最苦,岂意一朝逢泽潞。
母惊儿貌似乃翁,儿抱母啼泪如雨。
五十孺慕朱寿昌,刺血写经毛发苍。
间关同州晚相见,迎侍亲舆归故乡。
人生百年一弹指,母恩未报情曷已。
团圞尊前舞彩衣,大胜世间朱与紫。
子行万里涉风沙,誓不见母不还家。
儿今发落母应老,道旁看者还咨嗟。
临川孟氏号雍睦,家世来此澶渊族。
婆娑老慕紫荆花,料想春风依旧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愈创作的《送孟东野序》是一篇文学价值极高的赠序,通过对其内容的详细介绍和对作者韩愈的简要介绍,展示了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以下是对作品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序文目的: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赠序。
  • 孟郊生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中唐著名诗人。
  • 社会环境:当时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导致很多有才能的人终生困顿。
  1. 作品特点
  • 文学形式:韩愈以创作散文著称,这篇《送孟东野序》又是用力之作,成为他的散文名篇之一。
  • 文学手法:文中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孟郊命运的同情。
  • 思想内容: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韩愈的语言风格古朴、刚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这篇序文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文章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生动的艺术形象。
  •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点题,中间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情感表达:文章中充满了作者对孟郊的关心和对时代风气的不满,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入选文献:《送孟东野序》选入了著名的古文选本如《古文观止》,成为后世学者研究韩愈文学的重要文献。
  • 文学地位: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散文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人物评价
  • 后世评价:韩愈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被后世文人尊称为“文宗”,认为他是唐代文坛的楷模。
  • 学术贡献:韩愈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有突出贡献,他还在诗歌、古文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了解了《送孟东野序》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 如何理解韩愈在序文中所表达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才的重视?
  • 韩愈的散文在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
  • 如何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借鉴韩愈的文学手法和思想内容?

《送孟东野序》是一篇集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于一体的杰作。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