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索

为爱金陵佳丽。
乃分符来此。
拥麾忽又向淮东,便咫尺、人千里。
画鼓一声催起。
邦内人齐跪。
江山有兴我重来,斟别酒、休辞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络索》,又名《玉连环》,是词坛上的一种词调,源自宋代的张先。在纳兰性德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这一词调的使用。它属于双调四十四字的结构,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梅苑》无名氏《一落索·腊后东风微透》为代表。这种词调的特点是抒情与叙事结合,能够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细腻的景象。 以下是对“一络索”的具体介绍:

  1.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秋,词人纳兰性德奉命出使梭龙时所作。词人在路途中,夕阳西下,落木萧萧,心中涌起对家乡妻子的思念之情。
  • 主要内容:上片通过描绘大漠中的荒野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下片则是从远方的妻子角度出发,想象彼此之间的情感牵绊。全词感情沉郁,表达了词人深沉的相思之情。
  1. 《一络索·长城》
  •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清代,是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词中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
  • 主要内容:上片描绘了大漠深处的荒野之夜,迷离生动;下片转为抒情,开启人深思。全词着重表现作者对历史的心灵感悟,情感深沉而凄侧哀婉。
  1. 《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
  • 创作背景:此词是纳兰性德送别友人蒋龙图的作品。上片描写了蜀江春色,双旌归去的情景,而下片则表达了惜别之情,叮咛对方勿忘友情。
  • 主要内容:上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衬托词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则是深情地叮咛友人勿忘旧情,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一络索》作为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以其抒情性强和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高水平,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一络索》,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