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望瘗用《乾安》

谓地盖厚,阴翕而成。
社稷群望,皆地之灵。
肆求厥类,与阴俱凝。
视瘗于坎,以终其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乾安》是宋代郊庙朝会歌辞,表达了对土地的尊崇和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诗歌背景与含义:《乾安》作为一首宋代的郊庙朝会歌辞,其创作背景是绍兴二十八年在圜丘举行的祀天仪式。在这首诗中,“地盖厚”象征着大地的包容与厚实,而“阴翕而成”则描绘了天地间阴阳相互作用的景象。诗中的“社稷群望,皆地之灵”意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源自于这片土地及其孕育的生命。

  2. 文化与历史价值:《乾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土地敬仰之情的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土地被视为国家的根本,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因此对土地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尊重与崇敬。同时,通过诗文形式记录这些祭祀活动,也是对古代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国家治理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3. 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乾安》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简洁而古朴的风格,语言平实却富有力量,能够深刻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崇高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肆求厥类,与阴俱凝”等句,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

  4. 教育与启示作用:《乾安》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此外,这首诗还提醒人们要珍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宝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乾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土地敬仰之情的作品,它还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