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 奠瓒用《瑞木》

木符启瑞,著象成文。
于昭大号,协应明君。
灵命有属,鸿禧洞分。
歌以升荐,休嘉洽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 奠瓒用《瑞木》’ 是一首出自宋代王禹偁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初,诗人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我们来看诗歌的题目:“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 奠瓒用《瑞木》”。这里的“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他在公元960年建立了宋朝。而“祀享太庙”则是指古代帝王在宗庙中祭祀自己的祖先,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前三句是:“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 奠瓒用《瑞木》。”这四句话分别描述了祭祀的准备工作、祭祀的过程以及祭祀的意义。

  1. 第一句“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说明这首诗是宋朝太祖赵匡胤在建隆年间(即公元960年至963年)祭祀太庙的第三首诗。
  2. 第二句“奠瓒用《瑞木》”,则是具体讲述了祭祀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奠瓒,它是用一种叫做“瑞木”的材料制成的,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3. 第三句“神心钦奉惟馨香”,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先神灵的崇敬和虔诚之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恩赐。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其三 奠瓒用《瑞木》’这首诗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和仪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祭祀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