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报恩本名瑞鹧鸪

山侗一愿报师恩。物外生涯世罕闻。锻炼玉炉三涧雪,修完金鼎一溪云。
蛟龙宜向火中溉,猛虎堪于水里焚。一粒神丹光透壁,不神神彩独超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报恩本名瑞鹧鸪是元代诗词作品,由马钰所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十报恩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十报恩的作者马钰是全真道第二任掌教,他在大定十年(1300年)王重阳逝世后成为了全真道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道教历史上,与王重阳另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是其成就的重要标志。
  • 著作贡献:除了诗作外,马钰还著有《洞玄金玉集》十卷,这些著作对于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读:“山侗一愿报师恩”,表达了对师傅深深的尊敬和感恩之情。“物外生涯世罕闻”,意味着马钰追求一种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修行生活。通过“锻炼玉炉三涧雪”至“一粒神丹光透壁”,展现了炼丹过程的艰难以及最终成果的神奇之处,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
  • 诗意赏析:整首诗通过对炼丹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道教修炼的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
  1. 历史影响
  • 宗教意义:作为全真道的代表性人物,马钰及其作品反映了道教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内在修为的理念。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影响了无数后来的宗教和文化人物。
  • 文学价值:十报恩不仅是诗歌,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道教哲学的重要文献。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

十报恩本名瑞鹧鸪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值得人们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道教精神,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