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赠姚守清李守静

学道须离火院。搜玄参访良缘。守清守静绝般般。乞觅于身大便。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万缘不著得神全。酬了修行大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赠姚守清李守静》是一首由元代著名道人,马钰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马钰,又名宜甫,字玄宝,号丹阳子,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道教学者,师从王重阳,与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他的道教理论和实践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诗词原文
    学道须离火院,搜玄参访良缘。
    守清守静绝般般,乞觅於身大便。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
    万缘不著得神全,酬了修行大愿。

  3. 诗词内容解析

  • 学道需离火院:这里的“火院”比喻为内心的诱惑和欲望,指出了修行者需要远离这些干扰以专心修炼。
  • 搜玄参访良缘:意味着寻找深奥的道理并寻求合适的修行伴侣。
  • 守清守静绝般般:强调保持心灵的清净和身体的安宁,不被外界纷扰所动。
  • 乞觅於身大便:这里的“大便”可能指的是道家的内丹修炼中的“还丹”,即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 云水须明内外:指修行者应明了外在的云水变化(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内在的精神修养。
  • 牢擒意马心猿:意马心猿比喻人的心性如同猿猴一样难以控制,这里指的是修行者需要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马,保持心境的平和。
  • 万缘不著得神全:意味着放下所有外物和杂念,使心灵达到真正的完整和谐。
  • 酬了修行大愿: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了圆满的愿望和成就。

《西江月·赠姚守清李守静》不仅是一首表现道教修行哲学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及其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