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赠朱先生

一饱馨香野菜羹。临溪对竹自吟赓。不妨斡运甲和庚。
何是道人真活计,日当卓午打三更。连云和月一齐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赠朱先生》是金朝诗人马钰创作的一首词。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1. 作者背景:《浣溪沙·赠朱先生》的作者是金朝的著名道士、道教全真派的开创者之一——马钰。马钰,初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号丹阳子,与王重阳并称为“北七真”,是全真教的重要人物。
  2. 诗词原文
    一饱馨香野菜羹。临溪对竹自吟赓。
    不妨斡运甲和庚。何是道人真活计,日当卓午打三更。
    连云和月一齐耕。
  3. 艺术风格:马钰的词风清新自然,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高道的豁达与洒脱。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展现了其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束缚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承载和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马钰的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和谐、修身养性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
  5. 后世影响:马钰的诗词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在道教信徒中有一定的传播。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同时,这也是研究道教文化、文人生活和历史变迁的一个途径。

《浣溪沙·赠朱先生》不仅展示了马钰作为一名道教全真派高道的风采和境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词作,更是一扇窥探那个时代人们思想感情和文化追求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