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蓬莱 · 八日

来朝九,今日访龙山。预赏黄花先落帽,免教郑谷叹多端。终要久长难。
马风子,别话一般般。性结重阳花馥郁,万年千载不凋残。永永有馀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蓬莱·八日》是元代马钰的诗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望蓬莱·八日》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个人感慨的诗。诗中的“来朝九,今日访龙山”描绘了作者早晨九点的出行,去往远方的龙山,体现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精神。而“预赏黄花先落帽,免教郑谷叹多端”,通过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诗人感叹岁月易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含蓄,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创作背景:《望蓬莱·八日》是元代诗人马钰的作品。据资料显示,马钰(1123年-1183年),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字宜甫,入道后改名玉,字玄宝,号丹阳子,世称马丹阳。作为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之一,马钰在宗教界具有重要地位。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外出访问龙山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3. 文学价值:《望蓬莱·八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点,还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观、季节变换、人生感慨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望蓬莱·八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