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觉前非

不待人询,须当自问,如何用意图财。若非奸狡,无有自然来。心起悭贪嫉妒,宁思想、横祸非灾。欺天地,暗怀狠毒,怎不落深崖。
阴司悬业镜,难谩难諕,难闪难推。却不如闻早,省悟心灰。物外追陪霞友,论长生、脱免轮回。修功行,不忘初志,定是赴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觉前非》是元朝马钰的作品,其内容丰富,主题涉及道德修养、个人行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等。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多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马钰(1123年—1183年),字海琼,号玄阳子,全真道第二十八代祖师。他出身于山东一个普通农家,后成为王重阳的首位弟子,并成为全真道的重要传承者之一。
  • 在出家之前,他与妻子孙不二是夫妻关系。据传,他们之间有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后来因理念不合而分离。
  1. 作品原文
  • 《满庭芳·觉前非》通过“不待人询,须当自问”开篇,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觉醒的主题。全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关联。
  1. 主题思想
  • 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了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嫉妒等负面因素,警示人们不要被这些欲望所迷惑,导致悲剧的发生。
  1. 艺术特色
  • 《满庭芳·觉前非》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
  1. 历史背景
  • 马钰生活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1. 文学影响
  • 《满庭芳·觉前非》作为元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研究元朝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现代价值
  •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满庭芳·觉前非》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可以促使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和道德修养。

《满庭芳·觉前非》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本关于生活、道德和个人成长的指南。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深化对生命、道德和社会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