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得真乐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的端酷厌荣华。性耽火院,不会养浑家。万种尘缘拂尽,仗心闲、炉养丹砂。松峰下,水边石畔,遣兴饮流霞。
一灵常皎洁,优游恬淡,真乐无涯。论比之明月,月有云遮。若比孤云自在,风飘荡、牢落堪嗟。予亲遇,得超彼岸,快活更无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得真乐》是马钰所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马钰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闲人形象。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词:

  1. 作者简介:马钰,元朝道教人物,字宜甫,入道后更名钰,号丹阳子,师从王重阳。作为“北七真”之一,他与王重阳以及其他六位弟子共同被尊称为“南宗”。他的道教修为深厚,著有《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作品,展现了深厚的道家文化素养。

  2. 诗词原文
    落魄闲人,逍遥懒汉,端的酷厌荣华。性耽火院,不会养浑家。万种尘缘拂尽,仗心闲、炉养丹砂。松峰下,水边石畔,遣兴饮流霞。一灵常皎洁,优游恬淡,真乐无涯。论比之明月,月有云遮。若比孤云自在,风飘荡、牢落堪嗟。予亲遇,得超彼岸,快活更无加。

  3. 诗词解析

  • 遁世情怀:“落魄闲人,逍遥懒汉”,表达了马钰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他选择了一种更为简约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名利场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修炼追求:“仗心闲、炉养丹砂”,体现了马钰对道教修炼的兴趣与执着。他通过修炼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是许多道教修行者共有的理想境界。
  • 自然和谐:“松峰下,水边石畔,遣兴饮流霞”,展示了马钰在自然中的怡然自得。自然界的美景为他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放松,使他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
  • 超越世俗:“若比之明月,月有云遮。”这句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辨,即事物总有不完美之处,就像月亮虽然明亮,却总有云遮挡。这反映了马钰对世事无常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于超越世俗纷扰的向往。
  • 个人体验:“予亲遇,得超彼岸,快活更无加。”这里马钰表达了自己亲身经历后的感受,即通过修炼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超然状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 哲学思考:“月有云遮”还可能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但正如云遮月一样,这些困难并不影响整体的美好。马钰在这里运用了对比和象征,传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认识和态度。

通过对《满庭芳·得真乐》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马钰所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平和与超脱。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而且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平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