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赠于九皋先生

休言百岁,七十者稀。那更不测之期。闲想妻男,自己总是行尸。眼前荣华境界,是昏迷、性命根基。如省悟,把家缘撇下,物外修持。
灵利翻成懵懂,便蓬头垢面,密护玄机。真息绵绵,祥瑞遍满华夷。欲赴蓬莱径路,仗三千、功满云归。神光灿,与大仙相聚,有甚亏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赠于九皋先生》是元代诗人马钰的作品,属于词的一种体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基本信息
  • 马钰(1123—1183),字宜甫,号丹阳子,师王重阳,与王重阳的其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1. 原文
  • 休言百岁,七十者稀。那更不测。闲想妻男,自己总是行尸。眼前荣华境界,是昏迷、性命根基。如省悟,把家缘撇下,物外修持。灵利翻成懵懂,便蓬头垢面,密护玄机。真息绵绵,祥瑞遍满华夷。欲赴蓬莱径路,仗三千、功满云归。神光灿,与大仙相聚,有甚亏伊。
  1. 主题
  • 诗中提到“休言百岁,七十者稀”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通过对比“自己总是行尸走肉”与“眼前荣华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名利追求的反思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此外,诗中多次提到“灵利”“真息”,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
  1. 艺术特色
  • 《满庭芳·赠于九皋先生》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诗歌语言质朴而深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其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蓬头垢面”象征着放下世俗欲望后的生活状态,而“祥瑞遍满华夷”则预示着一种吉祥如意的氛围。最后,整首词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
  1. 历史文化背景
  • 《满庭芳·赠于九皋先生》的创作背景与元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密切相关。元代虽然国力强盛,但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忧国忧民。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元代文人共有的特点,也是他们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满庭芳·赠于九皋先生》不仅展示了马钰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研究那个时代文化和思想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