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 劝道友

清虚虽好恋家缘。著甚因由上得天。顶戴恩山犹论道,身居苦海尚擎拳。
是非窟里功难就,名利丛中果怎圆。若不回头寻出路,如何只恁做神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鹧鸪 · 劝道友》是元朝著名诗人马钰的作品,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以下是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瑞鹧鸪 · 劝道友》是由元朝诗人马钰创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教思想。马钰不仅是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收下的首位弟子,还在王重阳逝世后成为了全真道第二任掌教。他与王重阳及其他六位弟子并称为“北七真”。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马钰及其弟子们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不仅继承了道教的哲学和教义,还将其传播和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 诗歌原文:《瑞鹧鸪 · 劝道友》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作品,其内容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清虚虽好恋家缘,著甚因由上得天”等句子,展现了马钰对于修炼的执着和对家国情怀的兼顾。

  3. 作品风格:《瑞鹧鸪 · 劝道友》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修道士在苦海中挣扎却依然坚持信念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道教追求清净无为的理想状态,也体现了修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4. 作品意义:通过对《瑞鹧鸪 · 劝道友》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其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或思想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和宗教意义的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瑞鹧鸪 · 劝道友》是元朝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研究道教文化、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