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赠马彦高

都同急。务场无本为愁客。为愁客。祷他官长,免教亏隔。
遇予咒酒忘忧测。能医百病如扶溺。如扶溺。更宜规措,自然增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蓬莱阁·赠马彦高》是金朝诗人马钰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歌

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马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在探讨《蓬莱阁·赠马彦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马钰,全真道的创立者之一,王重阳在山东收下的首位弟子。大定十年王重阳逝世后,马钰成为全真道第二任掌教。
  • 作品流传:此诗可能是作为某种仪式的一部分或作为对门人的一种激励而撰写,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
  1. 诗词原文
  • 《蓬莱阁·赠马彦高》,全文如下:
都同急。务场无本为愁客。为愁客。祷他官长,免教亏隔。遇予咒酒忘忧测。能医百病如扶溺。如扶溺。更宜规措,自然增息。  
  1. 艺术特色
  • 韵律结构:《蓬莱阁·赠马彦高》具有严格的韵律结构和对仗工整的特点,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 意象运用:诗中“祷他官长,免教亏隔”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无奈与忧虑,“遇予咒酒忘忧测”则展示了通过饮酒寻求内心平静的场景,“能医百病如扶溺”则体现了作者的医术与治愈能力。
  1. 文化意义
  • 道教哲学: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道教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自由等方面的看法。
  • 社会反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如官员之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以及文人通过饮酒等方式来调节心情和逃避现实困境的情况。

通过对《蓬莱阁·赠马彦高》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抱负的诗歌,更是一份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文献。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金代社会状况、道教文化和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