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灿寄长生刘师兄

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倏忽三年。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
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
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
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是元朝著名文学家谭处端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背景
  • 谭处端,一位元朝的杰出文学家,其代表作品《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高深哲理的追求。
  •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富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作品原文
  • 《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原文如下:“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悠忽三年。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刘师兄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道教修炼的向往和追求。
  1. 作品赏析
  • 在《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临风对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而“法候安然”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诗中的“处端稽首”表现了作者对刘师兄的恭敬与尊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教义的虔诚信仰。
  1. 写作背景
  • 《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宗教与哲学思想交融的时代,同时也是文人墨客追求精神寄托的时期。
  • 谭处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了这部作品,旨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高深学问的追求。

《神光灿 寄长生刘师兄》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心灵的寄托和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道法自然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