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倏忽三年。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
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
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
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

【注释】

神光灿寄长生刘师兄:刘仙,道教尊称,指刘处士。

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倏忽三年:处端恭敬地叩拜,并把头放在刘仙的膝盖上,一别就是三年,意思是刘处士已经去世了。

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在风中吹拂着、对着月亮思念着高贤。高贤,即高尚的人。

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忽然接到了刘处士的教诲,一切顺利,一切都很平安了。

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弟弟很高兴,不用你操心记录,一直存着念头。

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我惭愧我的尘缘没有断绝,还在磁州和洛州做官,还是顺其自然吧。恁,代词,你。

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不能如约前来拜访,请原谅我这个老头子没有什么过错。

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春天一到就要去拜访,秋天的时候,我会到洛阳来,看望你。履,到。颐,养。

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我期待着你能来到洛阳,我们见面时,我会把你的智慧传达给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其师友刘处士而作。全诗表达了对恩师刘处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拜访刘处士愿望的遗憾之情。

第一句“神光灿寄长生刘师兄”,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刘处士的敬仰之情。神光灿是指老师的精神光彩熠熠生辉,寄寓了作者对老师的崇高敬意。长生则表达了作者对老师长寿的美好祝愿。

第二句“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倏忽三年”,则是表达作者与老师分别后的痛苦与不舍。处端稽首是指作者对老师行礼致敬,上覆刘仙则表示作者是跪拜在老师的膝下。一别倏忽三年,则是表达作者与老师分别后已经过了三年的时间。

第三句“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则是表达作者思念老师的深情。临风对月,是在自然之中感受着时间的流转,思念着老师;思渴高贤则是表达作者对老师高尚人品的赞美。

第四句“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则是表达作者对老师教诲的重视以及对老师教诲的感激之情。忽尔遽承教字,是对老师的教诲表示感谢;方就审、法候安然,是对老师教诲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第五句“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则是表达作者对老师的祝福和期望。弟且喜,是对弟弟的安慰,告诉他不要过于担忧;无劳齿录,是对弟弟的嘱咐,希望他不要过于记挂这件事;存念绵绵则是希望弟弟能够永远记住老师的美好品质。

第六句“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则是表达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思考。自愧尘缘未断,是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反思;在磁洛两郡,则是对自己生活地点的描述;且恁随缘,则是表达自己要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第七句“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则是表达作者对未能实现拜访老师的愿望的遗憾之情。不果来期,是对未能实现拜访老师的愿望的表达;希恕老拙无愆,则是表达自己对于未能实现拜访老师的愿望感到抱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心。

第八句“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则是表达作者对老师的期待之情。首春即当拜觐,是在春天到来之际就要去拜访老师,履高秋则是表达自己对于拜访老师的决心;颐素不宣则是表达自己对于拜访老师的期待的心情。

最后一句“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则是表达作者对老师的智慧和教诲的期待。处端望,是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师兄通妙几前,则是表达自己希望老师的智慧能够传播给世人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